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市场/汽车大全 > 正文
|
|
汽车购买进理性时代 将现5大消费热点
|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06-06-20
字体:
[大
中
小]
|
|
青年人消费潜力将被释放
一般认为,汽车消费的主力军是中老年人,因为他们奋斗多年,颇有积蓄,而且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汽车正是描述这种身份的一种符号。所以,欧美等西方国家,中老年人群几乎是人人有车,而且多半还是豪华车。
但真正消化掉西方国家每年数千万辆产能的生力军却是青年人,尽管他们的车多半平常、廉价,但处于金字塔基层的青年人,无疑是所有厂商关心并重点培养呵护的“金矿”。但是在中国,消费汽车的主力军只有中年群体。因为老年人大多“生不逢时”,不具备财富积累的生活土壤,而青年人则多半还在为生机奔忙。
这种消费结构明显带有不平衡性和制约性,一是不能有效消化汽车产能,二是无法推动汽车细分市场的纵深发展。这一点相信应该被众多国内汽车厂商看到,因此,吸引青年人消费,将成为下一阶段中国汽车厂商认真研究并期待有所突破的方向。
让青年人买车,买得起车会在未来几年成为各汽车厂家,尤其是合资汽车厂家热心研究的课题,青年人购车意味着品牌忠诚度建立的开始,也意味着第二辆、第三辆、第N辆汽车下线后的命运走向。
个性化用车成为新增长点
80年代,随着合资汽车在中国大行其道。中国汽车规模消费的历史拉开序幕,但因为资本积累的缘故,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膨胀最先也只能从家庭消费开始,这个时间甚至延续到今天。汽车进入家庭,仍然是当前中国多数人的梦想。家庭消费热潮也一度掀起中国汽车增长的一个又一个高潮。至此,公务车消费和家庭消费成为支撑汽车产能扩张的两根台柱,缺一不可。
近日,上海华普提出打造“女性车”计划,这标志着人们已经意识到汽车个性消费时代已经悄然而至。个性化轿车消费成为一种时尚和发展方向,被越来越多的厂家关注。尝到QQ热销甜头的奇瑞在2005年上海车展期间推出了“MM”,同样好评如潮。在全世界任何一个车展上,概念车都无一例外成为焦点和主角。这表明,重视汽车的个性化设计和个性元素的使用,造更多的车也有市场。
政府公务车市场仍在扩大
据业内人士粗略估算,目前公务车的市场占有率保守估计应在10%以上。以今年国内汽车产销将达到500万辆的预测,这就意味公务车市场销量在80万~100万辆左右。这个数量也许相对于1000万辆的产能规模,尚是杯水车薪,但一个稳定上升的公务车市场就如同一个永不枯竭的“井”。只要有“井”,就不会有人渴死。
国内许多汽车厂商开始纷纷把公务车市场作为一个重点攻坚目标,以期达到旱涝保收。宝马、奥迪、奔驰自然不在话下,现在通用、丰田也在下投注,这其中还包括已经取得政府采购大单的奇瑞汽车。
内部员工购车大优惠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有过一个例子,为促进美国汽车销售,该公司向其15.9万名美国员工,以1000美元的折扣抛售轿车或载货车。后来克莱斯勒开始仿效通用汽车,推出类似的“雇员折扣”。福特汽车更是彻底:凡是说服亲朋好友购买福特汽车的雇员都能获得1000美元的奖金。福特首席销售分析师皮帕斯承认,通用汽车的“雇员折扣”获得了巨大成功,而福特自己也没有白起哄。
对于国内汽车企业而言,“好的学不会,歪的还怕学不来?”有上万名员工的汽车企业,在严峻的市场竞争压力下,保不定也会像通用和福特一样,以造福员工的借口达到缓解产能压力的目的。
降价推动老车型销售
尽管新车成堆上市,消费者也知道那些所谓“老车”也不会变戏法般凭空消失,车子一旦“旧”了,不管你当初多高价,不降点厂家也说不过去,消费者更是不会买帐。
专家预测,2006年,车价继续下滑仍是大势。尤其是中高级轿车市场,“价格水分”将进一步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挤出,并对车价体系造成下压态势。如此一来,消费者或许会在收支平衡的财务状况下释放一点消费能力。
|
|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
|
 |
推荐女性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