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买房信息/我要买房 > 正文
|
|
2006年影响楼市走势6变数 可能出现新需求不足
|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06-06-20
字体:
[大
中
小]
|
|
2006年楼市的走势充满变数,但也有迹可寻。举其要者,影响2006年楼市走势的因素有六:
一是楼市调控与启动内需的关系如何调处
启动内需已被列为2006年中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由中国独特的经济结构所决定的。
尽管延续2005年的调控主旨,前期出台的政策仍会被执行、消化,但2006年的楼市政策还是有明显的不同:政策重心由抑制投机、平抑价格转到鼓励消费——鼓励自主性消费、普通商品房消
费。换言之,2006年的楼市仍会在调控的既定轨道中滑行,但重点是解决结构性问题。
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的一位人士分析说,2006年可能出现新的需求不足,所以“房地产仍然是一个关键的产业”。在他看来,国家在宏观调控方面水平越来越高,“国家也是一直在看,要根据经济发展情况,过热的话,可能就加重一点(调控)砝码;如果经济有点下滑、有点过冷的话,就再扩大一下(投资)。”
可以肯定,内需成了缠绕2006年楼市的一个结:经济运行亟待启动内需——启动内需需要活跃楼市——活跃楼市反映政策松紧——政策松紧影响经济运行。显然,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选择与扩大内需的关系如何调处,将成为影响2006年楼市走势的最大因素。
值得关注的是,“十一五”规划重提刺激内需,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全面支持”房地产业消费,而是有选择的,是鼓励老百姓适度地购买符合自身经济实力的房产,重点在中低档自住类商品房。
二是不同部门间的政策取向在多大程度上协调一律
房地产问题既是个经济问题又是个社会问题,政策对这个产业和市场来说至关重要。而政策的基本立场和态度往往又是多部门商妥、平衡的结果。在对待房地产问题上,不同部门从各自的工作角度出发,意见相左屡见不鲜。譬如央行的研究报告建议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建设部则表态暂不取消;发改委赞同公布房价成本,建设部认为现在还很难做到;不久前,国土资源部的官员说,2006年的调控政策不会改变,而另外一些部门(包括行业协会、商会)则说,情况正在改变。
不同部门站在各自的立场,主张有异本无可厚非,但局部的道理不等于全局的正确。由于各自作用方向的不同,最终“合力”的大小、方向往往会改变。2006年,影响楼市的政策性因素在实际运行中会起到多大作用,与相关部门协调度的高低直接关联。
三是经济景气周期影响下的供求关系如何变化
楼市走势直接决定于供求。从供应的角度看,其一,作为房地产开发的先行条件——土地开发的面积增幅持续回落,大量闲置土地没有转化为市场有效供应。2005年1至10月,全国土地开发面积1327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3%。土地购置面积和开发面积的差额由1998年的2379.2万平方米增加到2005年的12609.8万平方米。这说明开发商手中掌握大量已出让土地,待转化为有效供应。开发面积增幅的急剧下降,将使房地产新开发项目受到约束。
|
|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
|
 |
推荐女性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