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性健康/两性健康 > 正文
|
|
“心理感冒”能够致命
|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06-06-20
字体:
[大
中
小]
|
|
了解病人的异常心理,有益于疾病的康复
许多病人家属都抱怨说,亲人病后脾气变坏了,不好侍候。殊不知,这不能责怪病人,而是患病特别是患了较为难治的慢性病之后,病人在心理上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出现许多容易被人误解的心理问题。了解这些异常心理,不仅有助于对病人的理解和体谅,而且还能更好地照料病人,有益于疾病的康复。
健康人精力集中于工作或学习,心理活动经常指向外界客观事物。人患病后,多将注意力转向自身,感觉异常敏锐,甚至对自己的心跳、呼吸、胃肠蠕动的声音都能听到,心中总想自己的病,而对其他事物很少关心,这很容易被别人误解为自私或冷漠。
2.心境不佳,情绪不稳。
生病属于劣性刺激,势必影响病人的情绪,形成不良的心境,往往看什么都不顺眼,好生闲气,好发脾气,给人以不近人情的感觉。病情越重,病程越长,这种异常情绪反应越严重。这种消极情绪,不仅容易被人误解,使人不愿意接近,而且还不利于病体康复。
3.被动依赖,情感脆弱。
由于病人受到亲人的关怀与照顾,病人会变得被动、依赖性增强,本来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也不愿意动手。情感变得脆弱,甚至幼稚,像个孩子似的,总希望亲友多照顾、多探视、多关心自己。>>>你的心理脆弱吗?
4.多疑、神经过敏。
病人往往会变得神经过敏,疑虑重重。听人低声谈话,就以为是谈自己的病,医护人员和亲友的好言相劝,也常半信半疑。有时,怀疑医护人员给自己开错了药、打错了针。这种异常心理不仅会对医患关系起破坏作用,也不利于安心养病。
5.紧张、焦虑、恐怖。
许多病人入院后会感到紧张,特别是看到周围的重病人和病人死亡,会产生恐惧心理,怕疼痛、怕开刀、怕变残、怕死亡。同时,求愈心切,希望早一天确诊,早一天手术、早一天出院。这种心理对康复极为不利,会削弱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使机体免疫力降低。医护人员及其家属,应多安慰、多鼓励、多做过细的思想工作,振作精神,正确对待疾病。
同样的打击在不同性格的人身上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也许有人会问:“很多人被病魔和伤痛折磨过,他们为什么不会选择自杀这一条路呢?”心理学家指出,如果一个人在一段短时期内经历了许多压力事件,如重病、伤痛、亲人去世、转换工作、失业等,他们可能会有很多不快的感受,而当他们再遇上非常强烈的考验,他们就可能会走上自杀的路途。这个说法始终都是倾向于把事情简化了,好像只要你遭到一连串严重打击,便会无可避免地应付不来,而走上绝路,个人仿佛变成了命运和外来打击的受害者。
近代心理学者非常注重自杀的主观经历:同样的打击可以在不同性格、人生观的人身上产生不同的效果。自杀者通常都是情绪抑郁,对生活上的转变和打击存在悲观失落的挫败感,所以他们会有以下三种看法感受:
一、对于自己的看法。
通常他们都会感到自己很无能、没有价值,觉得自己无论怎样做都是失败的,对于自己有如此负面的看法,便会倾向于不断反复想着那个打击,想着自己那不愉快的经历,然后就会自责、内疚、自我贬低等。就算与他们谈到成就,他们也会把它形容为不值一提的事情。
二、对于其他人的看法。
有强烈抑郁和自杀思想的人通常都会感到无助,觉得四周的人怎么也帮不了忙,有一种“有心无力”的感觉。他们最感到失望的是,四周的人是在非常努力地想办法帮忙,但是无论亲友或是专业人士都无能为力。于是,他们更加沮丧,对自己和四周的事物都变得冷漠不关心,一副完全放弃的态度,令亲友们更感挫折和无助,亲友亦难免对着他们慨叹无能为力,如此就更加强了他们那无助的感觉。
三、对于将来的看法。
当他们感到自己不值一文,别人力不从心时,他们必定会感到自己没有将来,没有希望。当一个人如此沮丧绝望时,总会想到更坏的一方面,一个常有的念头就是既然自己没有将来,没有希望,“明天”只会是更痛苦难过,只会带给别人更多烦恼,因此便会越来越感到自杀是该行的路。
中国人属于比较理性的民族,一般不愿意表现出自己强烈的感情,所以受压抑的程度更大,容易发生心理问题。但是人们对心理问题的偏见使许多人不愿看精神科医生,因此,一些心理问题便转化成身体的不舒服。所以,如果总也查不清一直困扰自己的身心问题,不妨先从“心”下手,也许会找到根治的办法。
对于发现和解决精神障碍,关注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多感觉自己或亲近的人最近有没有情绪不好,有没有焦虑、抑郁的现象。及早发现,可以避免悲剧发生!
|
|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
|
|
推荐女性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