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八卦/八卦新闻 > 正文
|
|
不能想唱就唱 2006年超级女声在嘈杂中艰难亮嗓
|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06-06-20
字体:
[大
中
小]
|
|
2006年超级女声在几经波折和拖延后终于亮嗓开唱。中国青年报消息,直至4月1日,湖南卫视才得到国家广电总局的正式批文。4月2日,主办方才召开发布会,宣布本届“超女”正式启动。这一天是“超女”三岁生日的“庆生会”,也是本届超级女声长沙赛区报名的第一天。
今年,
国家广电总局针对广播电视机构主办、播出的全国性赛事作出了诸多限制,比如,比赛的分赛区预选部分不能通过卫星频道直播,参赛选手年龄必须在18岁以上,评委点评要“平等善意,实事求是”、“不搞令参赛选手难堪的责难”。“超级女声”首当其冲,到目前为止,很多具体环节的运作仍是未知数。
4月15日,随着长沙赛区第一场预选赛在湘江畔一艘游轮上举行,2006年超级女声正式拉开了序幕,由于以上相关规定及宣传预热过短等原因,曾经“想唱就唱”的“超级女声”这个三岁生日过得并不风光。2006“超女”,怎样留住观众、唱得更为响亮,这是存留于很多人头脑中的问号。
海选只能看精华,考验“超女”群众基础
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要求,此次“超女”预选赛的播出采取分批、节选的方式,各地四场预选赛加起来的全部内容,只有一个半小时。
“玉米”、“笔迷”、“凉粉”(2005“超女”前三名的歌迷戏称)是从海选阶段就开始酝酿,最后晋级赛中才得以形成规模,海选对“超女”的影响力可见一斑。而今年只转播部分海选内容,其他非初选赛区的观众只能通过网络收看,这样一来还会有多少人去关注“超女”?
音乐人山奇从商业运作的角度分析认为,对海选内容进行压缩后再转播,对“超女”来讲确实是一个比较大的损失。
而从事传播学研究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蒋原伦认为,去年“超女”的火爆也是从网络开始的,只要它还能满足受众一定的心理需求,即使没有电视转播,也会有很多人到网上去看。
只能善意点评,还能留住多少“眼球”
众所周知,柯以敏、黑楠等评委的点评,是去年“超女”大赛的重要看点。有网上调查数据显示,因为“评委妙语连珠”而关注“超女”的占到6.6%左右。
今年广电总局对评委资质及点评均作出了要求。尽管主办方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并不是一条硬性规定,但今年“超女”评委名单仍犹抱琵琶半遮面,迟迟没有敲定。此次“超女”评委是将延续去年的风格,还是中规中矩?这对“超女”的注意力经济,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张璐是2005年超级女声杭州赛区的评委,他说:“评委点评就应当有个性,出位不代表出错。选秀本来就是面对大众的娱乐活动,在普通老百姓面前不应该太学术,而要浅显易懂。以前那种传统比赛中的评委点评太过刻板,没体现出参与感。况且,选手参赛本身就不应该害怕批评,不应该把真正的批评当做刻意的挖苦和讽刺。大多数评委都是真诚、善意的,他们实事求是地指出选手的不足,这本身没有问题。”张璐认为“超女”的同场评委应该风格各异,点评也应该具有互补性,“毕竟评委的风貌也是比赛的一部分”。
这与音乐人山奇的观点不谋而合。他说:“‘超女’作为一种娱乐节目,本身就是一种作秀,评委、选手都是作秀的一个元素,所以不应该把批评的声音视作刻薄。”
满十八岁才报名,还是不是“想唱就唱”
广电总局将选手年龄限定在18周岁以上,这将改变了“想唱就唱”的宗旨,意味着观众再也看不到“张含韵第二”、“黄雅莉第二”了。但有资料显示,在收看“超级女声”的受访者中,25岁及以下的受访者比例最高,为39.3%;21.7%的受访者年龄在26~35岁;17.1%的受访者年龄在36~45岁;46~55岁及55岁以上的比例分别为16.5%和5.4%。全国范围内用手机投票、为其拉票的,也多为25岁以下的年轻人。成为成人游戏的“超女”还能牢牢抓住这部分年轻观众吗?
“对‘超女’这类选秀比赛设置年龄限制是有必要的。”山奇肯定这一做法。他认为未成年人尤其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媒体应该对青年负责,不应该鼓励他们用失去自由成长的代价换取名利。
“不可否认超级女声为选手提供了一夜成名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观众的关注度是以几何级数增长的,‘超女’为选手准备了宽阔的平台。而通过这一平台为观众所熟知的歌手,真正能够走多远,还要看她们的积累和储备,光靠‘超女’积累的人气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静下心来继续学习、打磨,才能使艺术的青春延展。”张璐也希望参加“超女”的女孩儿能够怀着一颗平常心。
黑楠作为前两届“超女”的评委,则认为18岁的年龄限制“没什么”。他将“超女”定义为一场歌唱普及运动、一场真人秀。“‘超女’们为中国歌坛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但不能真正为音乐界带来质的变化。本土流行音乐的发展还要靠系统的专业培养和训练。”黑楠说,“毕竟,这只是一个娱乐活动。对于这样的活动整个社会都需要理性对待。”在这一点上几位接受采访的音乐人达成了共识。
“超女”火爆依旧,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4月13日,“超女”长沙赛区开始报名10天之后,笔者对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华女子学院共45名女同学进行了随机调查,结果显示去年曾用手机进行投票的有3人,但是其中两人表示今年肯定不会再投票支持任何一位选手。而知道今年“超女”赛事相关情况的仅有7人。
笔者调查了北京大学资源中学初中二年级部分学生,他们对今年“超女”持否定态度的占多数。这其中,很多人从去年的狂热追捧变成今年的全盘否定。
而对辽宁大学、吉首大学及北京几所高校进行走访后笔者发现,很多大学生对于本届“超女”持消极看法。其中,对活动本身的审美疲劳、主持人人选变更等,都是导致年轻人不再看好“超女”的因素。
而音乐界人士同样纷纷表示,“超女”的未来,难以预测。
黑楠说:“作为一个娱乐性节目,生命周期正常应为四年左右。但是‘超女’现在处于哪个阶段,壮年还是暮年,都要看今年赛事发展的具体情况。只有等到比赛全部结束,才能盖棺论定。”
首届“超女”影响力有限,但起到了“启蒙”和“普及”的作用,使之拥有一定的“群众基础”。2005年的“超女”以青春、梦想、个性、情感作为诉求点吸引观众,使之超越年龄、性别、能力、职业、习惯的差别引起共鸣。用黑楠的话说,就是“天时、地利、人和,不知不觉就成功了”。那么,今年,当“超女”的三大法宝——海选、PK和明星评委,全都变味后,再不能“想唱就唱”的“超级女声”,怎样想办法唱得响亮,吸引更多为之雀跃的萤光棒?!
|
|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
|
|
推荐女性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