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性生活/性感女人 > 正文
|
|
CFO:通往巅峰之路
|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06-06-20
字体:
[大
中
小]
|
|
在中国传统高级财务经理人的此岸与泊来品CFO的彼岸之间,横亘着一条从制度环境、文化价值和知识背景都迥然各异的巨大鸿沟。
通往巅峰之路
“中国的CFO太少太少了,”软银亚洲合伙人周志雄不住地感叹,“中国企业需要大量的职业CFO,而且这种需求还会逐步增强。 ”
“CFO这个新生群体的诞生,是公司财务职位的革命。”10年前,美国著名商业杂志《财富》,在一篇题为“超级CFO”的封面文章中,对CFO过于短暂的历史,作出了一个并不夸张的定性描述。
一方面是国内为数不多、动辄几百万美元的年薪甚至几千万美元的股票收入、衣着光鲜、权力显赫的CFO阶层;另一方面,像前文提到的武学东、肖旭东、家云燕等一大批中国的高级财务经理人却面临难以突破的职业天花板。在高级财务经理人的此岸与CFO彼岸之间,横亘着一条从制度环境、文化价值和知识背景都迥然不同的巨大鸿沟。
中国CFO是怎样炼成的?在通往巅峰的道路上,先行者们有何独门秘籍?我们对中国的CFO阶层类型做了一个粗浅的梳理,以资后来者鉴照。
“资本飞客型”
今天的企业都不得不在全球化浪潮的裹胁中生存。从业务国际化、资本国际化到管理国际化,一波波方兴未艾。熟悉国际资本市场的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投资银行家成为许多企业CFO的最佳人选,我们称这类CFO为“资本飞客型”。在国内CFO人才稀缺的今天,“资本飞客型”CFO尤其居多,他们中的代表有新浪CFO曹国伟、搜狐CFO余楚媛、百度CFO王湛生、原中海油CFO邱子磊和平安CFO张子欣等。
“在中国对CFO的理解是很狭隘的,美国也只有上市公司叫CFO,很多CFO不是管财务的,只是一个公司职位。其主要工作是通过财务手段进行战略性的部署,另外一个重要的工作是卖公司,把公司推销出去。做收购,中国没有几个公司比新浪做的好,这才是CFO真正要做的。”新浪CFO曹国伟对这一角色的理解,可谓一语中的。
上世纪90年代初,拥有复旦大学新闻学硕士学位的曹国伟放弃上海电视台的记者职位,远赴美国攻读金融学硕士。1993年进入美国硅谷的普华永道做审计,曹国伟很幸运,因为那是硅谷最疯狂爆炸的年代,在那里几乎天天可以碰到其他地方一辈子都碰不到的,频繁的兼并和上市。
“我1999年进入新浪,几次较大的收购都是由我主导。有些人专门做收购,但没有几个收购成功,除了市场机遇之外,还有一个经验的问题。”在美国资本市场历经风雨的曹国伟,在新浪CFO的位置上驾轻就熟。“能不能抓住机遇,一要看你的判断,还有就是在执行过程中的执行能力。”
有着类似经历的搜狐公司CFO余楚媛,从香港理工大学会计系毕业后,曾任安达信中国区总裁、合伙人,后又任美国D&J投资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几经辗转,成为搜狐公司CFO之后,她从资本层面对公司战略进行战略重组,几次漂亮的收购都在默默地为搜狐的战略转型开路。
资本飞客型CFO们的优势主要在于娴熟的资本运作能力、宽阔的国际化视野、先进的管理思想以及与公司业务相结合的战略能力,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他们在资本市场积累的人脉。
新近百度在美国的成功上市,很大程度上源于其CFO王湛生在海外资本市场积累的经验和在美国资本市场的人脉网络,因为现代化华丽衣装下的华尔街,其实是一个很传统的金融市场,投资的风险让这里的人们更相信“关系”。
“破茧而出型”
在有着丰富资本市场经验的CFO们风光无限的同时,中国传统的财务经理们却在职业道路上苦苦挣扎,依旧深陷在财务技术和职业技巧的泥沼中不能自拔。其中只有极少数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最后才能破茧而出,修成正果,像被称为亚洲第一CFO的亚信CFO韩颖、中国铝业CFO陈基华,就是这样的凤毛麟角。
早年盛行的苏式会计思维至今仍然深深地桎梏着国内的财务人员。按照苏式会计的逻辑,企业财务人员只是一个技术工具角色,与资本市场无关。然而,现代公司治理中的CFO角色必须是一个高层决策者和管理者,经常有人问:CFO必须会做账吗?这就好像是问:CEO必须会使用生产工人的“洗、刨、焊、钳”等诸种工具吗?
这一点早已经被现代管理学所否定。越来越多的案例证明,CFO并不一定出自会计,现代CFO们需要更多的是资本市场和管理才能,而不一定是会计知识。
然而,国内大部分财务人员还都是从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经理、财务总监按部就班一步步打拼,大多也都止步于CFO之前。由于中国受早年的苏式计划经济影响,财务人员大多从事成本会计而非管理会计,财务人员只管低头记账,不需要与其他业务部门沟通,更无须协助业务部发展,这种以管钱为主的工作习惯导致财务人员无法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预算和财务战略。而对内控制的成本会计,无论从知识储备还是业务拓展,都与资本市场脱节,这使得中国的会计大部分只能“闷死”。
“融资、管理和沟通是一个CFO最主要的三个工作。”被评为亚洲最佳CFO的亚信CFO韩颖曾这样点明要旨。很多财务人员因为自身能力不足,只能在财务经理位置上裹足不前。在这方面,成本会计出身的韩颖的职业经历很有启发意义。
另一方面,国内财务从业者的生存状况和制度环境并不理想。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市场供给不足,国内尚处于产品导向型时代,企业中最重要的是工程师;随后的90年代,市场饱和,需要推广,销售人员的地位骤然提升;现在国内企业也逐渐向资本导向型过渡,财务的重要性愈加突显,然而绝大部分国内企业管理理念仍然停留在上个世纪。
“财务人员没有地位,职能单一,被边缘化,是成本包袱。”这是国内大部分财务人员的共识。
如果没有一个理想的职业环境,财务人员该如何突破呢?
对于这个两难的棘手问题,中国铝业CFO陈基华用了一个很生动的例子来说明,“如果交给你一件事情,你做得很好,可是你不满足于此,就要请战新的任务,做一些扩展性的工作。这个时候领导都会考虑你提出来的想法,有了前面工作的基础,还有前次成功积累的信任,一般会将这个工作交由你做。做好了,明天你还可以说,还有这个边缘也可以扩展一下。第一天完成了,第二天做的更多了,三天以后你能做的领域就很大了。第一天你是科长,那么三天后一定是经理。”
为什么会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呢?当制度环境不完美的时候,成功的CFO都选择了“不抱怨”,从局部优化开始,从自身能力突破开始,才能破茧而出,最终幻化而登堂入室。
“触类旁通型”
在资本市场与传统财务路径之外,还有一些CFO像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虽然出身和背景各异,但最终都能触类旁通,炼就另类CFO成功之路。像学英美文学出生的联想CFO马雪征、学精算师出生的中美大都会CFO卓世皓都属于这一类型。
在保险、证券、银行等金融公司,处理金融、财务相关的业务本身就是其业务生产的一部分,很多原来从事生产型事务的优秀员工更容易成为CFO。在保险公司,CFO许多为精算师出身,这个职务更相当于生产型企业的工程师。例如中美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CFO卓世皓,数学系硕士毕业后,一直从事精算工作。
还有更另类的CFO,完全是财务的“门外汉”,既没有财务教育背景,又没有资本市场经历,例如联想CFO马雪征。
马雪征1976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并获得文学学士学位。1981年,曾获得奖学金赴英国的King's College修读英国文学。2000年9月,被提名成为香港董事学会会员。2001年、2002年连续两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全球最有权力的50位商业女性之一。
学英美文学出身的马雪征一直称“自己的背景不好”。在她眼中,CFO真正需要做的其实只是组织好团队,借用专家顾问的力量来完成个人所不能及的任务。“我的方法,第一就是学习,第二就是依靠团队。到今天我真的不是在做财务,而是在做人力资源总监,如何发挥其他同事的专长,让他们把对公司最大的忠诚性发挥出来,把遵纪守法的忠诚性发挥出来。一个人能懂多少?你懂会计,你懂司库吗?你懂司库,你懂外汇对冲吗?你懂外汇对冲,你懂税务吗?你不可能所有的都懂,但这全都是CFO的职能,你必须组织各单项的专业人士去完成。所以做饼干的能做PC,做汽水的能做PC,我相信我也能做CFO。”
从资本飞客型、破茧而出型到触类旁通型,成功的CFO们都有3个基本特征:良好的商业直觉、优秀的沟通能力和高效的执行能力。
|
|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
|
|
推荐女性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