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性生活/性感女人 > 正文
|
|
我们怎样感激父母
|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06-06-20
字体:
[大
中
小]
|
|
——推荐大学生读一封特殊的“家信”
【新闻背景】两年前,为了扶持贫困孤儿和特困学生获得继续高等教育的机会,中华慈善总会与澳门科技大学、人民日报社共同发起了“澳门科技大学爱心助学项目”。该项目预计在4年内,每年资助20名品学兼优的孤儿和特困生,赴澳门科技大学完成本科学历教育。每名学生4年的学习、生活费用28万元全免。我省民政部门获悉后,积极争取名额。2003年和2004年共有5名品学出众的江苏孤儿和特困生成为该项目的受惠者。
昨天,省民政厅福利处收到一封从澳门寄来的“家信”。大家看完信后,都觉得有必要将这封“感恩”信公开。因为这和日前《辛酸父亲的一封来信》形成了鲜明对比。记者摘录了这封特殊“家书”的部分内容。
尊敬的省民政厅、慈善总会领导:你们好!
我叫袁小晨,现就读于澳门科技大学资讯科技学院一年级,是“爱心助学”项目的受助学生之一,也是去年江苏省仅有的两个受惠学生之一。
首先,向你们表示感谢!衷心感谢在精神上、经济上支持和帮助我的各界人士,是你们把我送入大学的殿堂,给予我激励和自信,给予我实现理想的机会。你们是我心中最可爱的人,是我一生中最感恩的人!
我自知,一个贫困农家的普通孩子,学习条件差,仅靠自己几乎不可能完成大学学业;但我自强,我不能辜负帮助我的人,不能辜负自己的理想;我还很自信,“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我们江苏人是非常优秀的。所以,踏进这所高等学府,我会严于律己,积极进取,但求无愧于心。
我一直告诉自己,告诉所有和我有着一样遭遇的人:做生活的强者!我们不是去压倒一切,而是要学会不被一切所压倒。我们求索的道路不可能没有曲折,但正是这坎坷、曲折、黑暗和困难为我们提供了砥砺品格的契机。所以,请相信未来,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现在,慈善总会给了我一个崭新的未来,给了我一个拼搏的空间。我要对自己说:道路虽是曲折的,而前途却不再渺茫,梦想也不再遥不可及。终有一天,雏鹰会变成雄鹰,振翅翱翔于天地之间!而那一天的到来,就是我们给母亲———中华慈善总会,最好的礼物……
预祝所有关心我,帮助我的叔叔、阿姨们,所有在民政部门、慈善总会工作的各界人士新年快乐!此致敬礼!澳门科技大学学生:袁小晨
这位在信中将慈善总会视为“母亲”,将民政工作者视为“家人”的女大学生,就是去年9月,我省免费赴澳门科技大学学习的2名幸运儿中的一个———袁小晨。袁小晨原先家住海安县南莫镇,一直是海安县曲塘中学的尖子生,高考成绩优异。但她自幼失去母亲,全家四口人仅靠父亲耕种的3亩地维持生活。祖父母相继患肿瘤后,原本就难以为继的家境更是雪上加霜。对于这样的家庭,4年的大学学费和生活费无异于天文数字。但袁小晨很幸运,她凭借过人的成绩和品行,成为南通市唯一一名“爱心助学”项目的受助者。一学期过去了,远在澳门求学的袁小晨因为经费原因,不能回家过年。她说,学校给他们安排了活动和勤工俭学的机会,还能获取一点“零花钱”。这样的入学方式,这样的大学生活,就是一笔人生财富。她还不忘向资助她的民政人写家信,表达感恩之情。
收到这封信后,曾为袁小晨送行的省民政厅工作人员沈琪告诉记者,民政厅仅仅是推荐单位,却能收到这些大学生真诚感恩的心声。而此前,因为一位“辛酸父亲”的公开信,不少大学校园里才开展了“给父母写一封信”的感恩活动。相比之下,那些一边享受父母资助,一边还呐喊着“茫然”、“空虚”的同龄人,真应该读读这封信,学习怎样感激父母。
|
|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
|
|
推荐女性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