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性生活/性感女人 > 正文
|
|
寻找似曾相识的莫斯科[图]
|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06-06-20
字体:
[大
中
小]
|
|
莫斯科大学
或许因为俄罗斯的文学和艺术曾经深深地征服过中国青年们的心吧,所以,我们对莫斯科的事物都有似曾相识的亲切感。
在俄罗斯外交部大楼紧邻的小街上,我们寻到了著名诗人普希金的故居,墙上嵌着大理石牌匾,说明他在那儿居住的年月。正对着故居,在小街的另一边,矗立着普希金和他夫人的塑像,神态优雅,栩栩如生。同行的旅伴中有人随口朗颂普希金的名诗《我爱过你》(中译),精通中文的俄罗斯导游不禁笑了,他说:“你们知道普希金呢!等会我们参观莫斯科的‘名人公墓’,你们还将看到许多熟悉的名字。”
名人公墓在一座修道院的附近,步入其间,人们忘却了这是墓地,而仿佛置身于雕塑园中,因为几乎每一块墓碑都是一件艺术品,雕刻家刀下的线条,显现着每位先人不同的性格和际遇。我们在那里瞻仰了许多作家、画家、政治家的墓碑: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头像,表情庄重、睿智和果断;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半身浮雕又是多么的豪迈洒脱,他的自传式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曾经引导多少中国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芭蕾舞艺术大师乌兰诺娃的墓碑则是洁白的浮雕,穿着天鹅湖舞衣,扬手仰脸,直立在脚尖上,如同当年在广州中山纪念堂表演时的风姿。还有,卓娅的青铜塑像。她是卫国战争中壮烈牺牲在德国侵略者绞刑架上的女英雄。只见她衣衫破碎,胸膛裸露,双手被缚在背后,头颅高高昂起,全身的线条痛苦地扭曲着,似乎要向前冲、奔跑、呐喊……我们全都被震撼了,久久伫立墓前。墓地里也安葬了不少政治家,其中便有赫鲁晓夫。他的墓碑由黑、白各三块大理石互相交叉构成,石雕的头像嵌在黑、白石块之间,使人感到有点怪异。导游说:“这一半白一半黑的墓碑,表示赫鲁晓夫既做过好事,也做过坏事。”哈,哈,真是政治的幽默!
普希金和夫人的塑像
旅行车向莫斯科西南部的麻雀山开去,俄罗斯的最高学府之一莫斯科大学主楼就在山上。建于1755年的莫斯科大学非常宏伟,主楼39层,高达240米。它没有围墙,环绕它的是一片粗放生长的野萍果树林。对我们中国游客来说,那是一个可纪念的地方,因为1957年冬毛泽东正是在该主楼的大礼堂对中国留学生发表了著名的讲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象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瞧,大路的对面是莫斯科大学的图书馆。馆墙上镌刻着:1755-2005年,那是今年纪念莫斯科大学250周年而建的。”
距莫斯科大学不远,是红色花岗岩围栏的观景台,我们在此俯瞰莫斯科。呵,在葱茏的绿树丛中,我们看见了气派雄伟的中央体育场,看见了建筑优美的艺术家公寓,看见了新圣女修道院,甚至克里姆林宫的教堂群……导游说:“‘《莫斯科郊外的傍晚》的作者就是在这里把歌曲创作出来的。”回程时,旅行车上播放的全是老歌:《喀秋莎》、《小路》……当然,还有《莫斯科郊外的傍晚》。
|
|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
|
 |
推荐女性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