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性生活/性感女人 > 正文
|
|
2006年空调:价格是继续涨还是重新跌?
|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06-06-20
字体:
[大
中
小]
|
|
天气在转暖,空调销售的旺季即将到来。今年,价格仍然是空调市场各方争论最为激烈的话题。涨价派的理由是上游材料的持续高涨;降价派的理由则是空调产能的严重过剩。
厂家限产空调涨价
当“降价”早已是整个家电市场多年来的“主旋律”时,年初空调价格的逆市上扬就格外令人瞩目了。
据家电连锁巨头苏宁电器介绍,今年以来,北京市场上的空调价格较往年上涨了20%以上,除个别品牌保持原有的价格水平外,90%以上的品牌整体价格水平均比2005年有不同幅度的上涨。以1P空调为例,2005年的平均价位在1200~1300元之间,同时还有大量低于1000元的特价空调供应市场。而今年的价位则在1500~1800元之间,即使是特价机,价位也在1300元左右,而且数量少之又少。
空调厂家为这种涨价找了一个理由:石油、钢材等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国家强制实施能效标准市场准入制度,节能等级提高,空调产品新增了换气等附加功能……总之,生产成本增加,涨价有理。
据了解,进入2006年以后原材料价格已有一定回落,但铜价格依然较2003年高一倍,同时塑材价格也高出近74%,钢价则要高出10%。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副秘书长陈钢表示,原材料价格上涨、国家强制实施能效标准,节能等级提高,空调制造成本有所增加。
空调涨价不符合市场规律
在苏宁电器最近举办的“2006空调发展趋势论坛”上,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武高汉表示,今年空调价格开盘“虚高”,已经超出了消费者所能承受的范畴,偏离了市场规律。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统计,国内空调市场需求总量增长幅度已连续3年呈下降趋势,今年市场需求总量增长将由去年的8%下滑至6%。另外,去年800余万台库存也给空调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空调产能的提高,总体供大于求,使行业竞争更趋激烈。今年空调产能已经超过了8000万套,大大超过了市场容量。2005年,春兰、松下、奥克斯、志高、LG、长虹、海信、美的、海尔等品牌总销量占据全国总销量的70%,而其他区域性空调生产企业的销售总额合计也仅占30%左右。基于上述两方面的原因,空调价格继续下跌在所难免。
中国家电协会副秘书长陈钢认为,空调的生产成本确实有所增加,但目前空调价格的增长幅度已远远大于生产成本的增幅,而且原材料价格近期也有了一定幅度的下调,所以,今年空调价格即使比2005年有所上涨,涨幅不应该也不会很大。
销售商也站在降价者一方。苏宁电器华北地区管理总部执行总裁范志军表示,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增加是事实,但空调厂家的“洗牌”更加剧烈,没有哪个厂家会“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唐突涨价。苏宁既要保证生产企业利益,也要保障消费者利益,薄利多销是保障消费者利益的主要原则。
“健康”让位“实用”
“健康”、“环保”、“绿色”等概念炒作,一直是拉动空调价格高企的“主角”。但从今年的市场情况看,这些概念炒作的“品牌附加值”正在萎缩,空调产品开始向“实用”、“节能”等本位功能回归。
“实用”和“节能”将成为本冷冻季空调价格的决定性因素。
据苏宁电器的调查,我国消费者对空调各功能的关注点,已从原先的“健康、节能、静音、时尚”,转变为“实用、时尚、节能、健康”。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李亚栋说,在空调产品中加入特殊技术,去除空气中有害化学物质(如甲醛、苯)方面还不成熟。目前,有关空调可去除甲醛、苯等物质的宣传,纯属夸大之辞。
陆刃波说,所谓的“健康空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对健康起到促进作用,但目前的空调健康技术尚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健康空调”的核心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消费者来讲,在购买空调时不要一味迷信健康概念,只要买到符合自己要求的,就是最好的。
|
|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
|
|
推荐女性文章 |
|
|